无锡市国土资源管理“十一五”规划纲要
无锡市国土资源管理“十一五”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07-09-13 10:31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大 特大】
- 信息索引号
- 01400669X/2007-00108
- 发文日期
- 2007-09-13
- 公开日期
- 2007-09-13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机构
- 无锡国土局
- 公开形式
-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有效期
- 长期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主题
- 国土资源、能源--土地
- 体裁
- 其他
- 关键词
- 规划, 资源, 国土
- 文件下载
- 内容概述
- 无锡市国土资源管理“十一五”规划纲要
显示全部表格信息
无锡市国土资源管理“十一五”规划纲要
“十一五”时期,是无锡创新发展模式、当好江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军,转变增长方式、争创全省科学发展先导区,构建和谐社会、争创全省和谐发展示范区,提高执政能力、争创全省党的建设模范区的重要时期,是无锡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努力打造“五大名城”,奋力实现“两个确保”的关键时期,也是无锡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加速发展,农村“三集中”强力推进,资源保护和供给保障矛盾凸显的特殊时期。编制实施《无锡市国土资源管理“十一五”规划纲要》,是无锡全面完成“十一五”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的必然要求,是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和调控精神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关系我市国土资源事业的长远发展,是未来五年无锡国土资源工作的行动纲领。
《无锡市国土资源管理“十一五”规划纲要》以2005年为基准年,2006年至2010年为规划期。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一当好、三争创”的战略任务,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保护资源更加严格规范、保障发展更加持续有力、维护权益更加切实有效、服务社会更加优质全面。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制度,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坚持依法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提高用地保障能力;坚持落实各项征地补偿安置政策,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坚持市场主导和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坚持科技创新,推动解决国土资源重大问题;坚持统筹规划,不断提升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转变职能、依法行政,争创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科学发展先导区、和谐发展示范区、党的建设模范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目标
(一)“十一五”规划总体目标
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得到缓解,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明显提高,以市场为主导的资源配置体系比较完善,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耕地保有量基本稳定,基本农田建设力度显著增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良好。国土资源产权制度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基础业务建设全面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地质灾害监测逐步深化,地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大规模土地整理取得重大进展。土地和矿产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控制,案件查处协调机制建立健全,执法监察体系不断完善,土地管理行为日益规范。测绘统一监管显著加强,“数字国土”框架基本建成,国土资源信息化体系基本健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中统一、精干高效、具有权威的国土资源管理机制体制。
(二)“十一五”规划主要预期指标
“十一五”末,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01.67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数量不少、质量不降、用途不变。
“十一五”期间,安排各类建设用地33万亩,其中:上级下达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3万亩,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挂钩指标及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0万亩。
“十一五”期间,通过省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项目,整理基本农田等农地新增耕地10万亩,平均每年不少于2万亩。通过整理关闭矿山宕口、砖瓦窑厂和村庄(企业)等建设用地15万亩,其中产生通过省厅验审批准的“挂钩”指标不少于8万亩。
“十一五”末,土地公开交易制度全面完善,未纳入划拨用地目录的项目新增用地,全部实施有偿供地,一律按照设定的土地使用条件,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取得。
“十一五”末,年矿石开采量控制在900万吨以下,全市所有关闭矿山宕口和砖瓦窑厂恢复整治率达到100%。
“十一五”期间,1:5000数字国土实现全覆盖,年更新率争取超过20%以上。“十一五”末,土地登记发证率达到95%。
三、主要任务
为实现以上目标,国土资源管理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和国土资源保护
1、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到2007年底,完成市、市(县)区、镇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切实处理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乡村建设规划的关系,做好各规划间的统筹和协调,安排好城乡各类用地,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用地需求。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上,同步开展国土资源保护和依法集约保障用地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严格规划修改的条件、范围和程序。充分利用建设项目预审、农用地审批、实施年度计划等手段,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和监测。
2、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始终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不动摇,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各项政策措施,将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列入各级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强化督查考核。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和监管体系。以建设促保护,加大投入,逐步实现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全面提高基本农田管理和建设水平。
3、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按照“依法依规、从严从紧、有保有压、节约集约”的原则,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切实控制建设用地的总量、结构、布局和时序。加强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核定各类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有效控制耕地减少过多状况。坚持按建设项目考核,建设占用耕地确保在同质同量的基础上实现占一补一。严把基本农田调整关,对非农建设确需调整基本农田的,依法从严掌握调整的次数和范围。
4、着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从制度建设、规范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入手,严格限制窑业用地和开山采矿。全市砖瓦窑厂2006年底控制在20家以下,到2007年底,除宜兴市保留少数有土源的砖瓦窑厂外,其它砖瓦窑厂都关闭到位。确保在2007年底前宜兴市域范围内矿山企业控制在20家以内。加大关闭窑业、矿山整治力度,按计划、因地制宜开展窑业用地和矿山宕口复垦复绿、综合利用和生态保护工作,到2007年底,所有关闭窑业和90%以上的矿山宕口实现复垦和综合利用,到2010年恢复整治率达到100%。
5、开展大规模土地整。把土地整理列入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系统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明确责任,加强考核。科学编制“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挂钩规划,认真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大力开展关闭窑业、矿山、村庄(企业)等建设用地整理和基本农田等农地整理。土地整理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坚持“谁投资、谁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土地整理的积极性。积极申报和争取国家和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十一五”期间,全市建设用地整理和基本农田等农地整理总面积40万亩,建成(新增)耕地18万亩。
(二)切实搞好用地保障和服务
1、加强和改进土地利用计划管理。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宏观调控要求,科学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合理分配用地指标,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的前提下,优先保障能源、交通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优先保障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的重点项目用地。建立土地利用计划分类考核办法,加强实施计划台帐管理,及时评估分析计划执行情况,落实计划执行报告制度。加强对新增建设用地面积的监测,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对土地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管。
2、努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通过增资、调整、置换来盘活批而未用、批多用少的存量用地,满足发展用地需求。鼓励建设项目利用原有厂区土地进行增资扩建或改造。对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高危险、低效益的“新五小企业”,配合当地政府积极采取土地整合,提高利用效率。采取依法无偿收回、改变用途、等价置换、临时使用、纳入政府土地储备等多种途径,严格处置闲置土地。严格限期开发、限期完工和闲置土地收回制度,严格制止囤积土地行为。
3、切实提高集约用地水平。“十一五”期间,无锡城乡建设用地要向高投入、高产出、少用地、多产出节约集约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以工业用地为重点,进一步研究提出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措施。修订和完善土地使用标准,制定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和考核标准。认真执行“三集中”战略决策,严格供地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严格执行规划用地的建筑密度、容积率和单位用地的产出标准,保证按规划、计划和用地控制标准供地。推行建设用地全程跟踪管理。严格落实国务院土地调控的精神,按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提高用地的经济门槛,引导和制约用地需求。
4、加强新农村建设用地管理。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和节约土地、设施配套、节能环保的原则,加强对村庄、集镇和农民住宅建设的引导,因地制宜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改造,合理安排新农村建设用地。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废弃宅基地、空心村等存量建设用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新建拆迁安置房要按照“高容积率、低密度”的原则,坚持建新拆旧,积极推进废弃地和宅基地复垦整理。
(三)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和土地执法监察
1、全面推进依法行政。面推进国土资源听证制度,改革完善会审制度,加强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强化行政监督,拓宽外部监督渠道。积极推进立法工作,“十一五”期间争取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出台有关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的地方性法规1至2个。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和普及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公民的国土资源法律素质,增强行政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能力。切实强对市、市(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基层国土资源所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管理和监督,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不执行和不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严格追究责任。
2、严肃惩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执法监察责任,完善信访机制,健全各项执法监察工作制度。继续推行土地动态巡查,利用遥感、信息系统和网络化管理等现代技术手段,及时准确掌握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切实落实案件查处逐级上报备案和典型案件通报曝光制度,着重构建与纪检监察、公安司法机关相互衔接的工作程序和查处协调机制,提高查处土地违法案件的整体效能。“十一五”期间,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发生率必须逐年递减,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发生率和违法面积控制在10%以内。
(四)健全和完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1、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严格控制划拨供地范围,提高土地有偿使用覆盖面,逐步推行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有偿使用。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不断完善,工业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2006年底全面推开,加快规范。国有土地出让总价款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土地收益基金制度,规范土地收益使用。积极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实现“两种产权,一个市场”,逐步使集体土地产权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的地位和权益。
2、加强土地评估和地价管理。完善土地评估的政策和方法,按市场需求全面推进地价评估工作。开展地价管理制度建设,制定促进资源合理利用的地价政策,全面落实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土地转让政府行使优先购买权价等制度。全面加强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和分析,发挥地价杠杆作用,提高运用地价手段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
3、完善土地市场建设。完善土地有形市场,严格执行土地市场交易制度,对土地使用合同履行和土地交易情况进行全程监管。加强土地市场服务,规范土地评估、交易代理等中介服务。提高市场公开程度,规范市场信息披露的标准和程序,定期公布供地计划、地块状况、地价评估、交易结果等信息。强化土地市场动态监测,适时对土地市场运行及基本走势做出分析判断,并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严格控制土地供应的总量、结构、分布。规范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
(五)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和人民群众的权益
1、有效保护被征地农民权益。严格执行“两公告一登记”制度,确保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有效维护。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及时、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等,补偿不到位的不予供地。征地补偿安置必须以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为原则。将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按有关规定纳入征地补偿安置费用,社会保障费用不落实的不得批准征地。按照广覆盖的原则,解决好历年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社会保障问题,确保到2007年底全市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基本生活社会保障体系。
2、加强地质灾害的预测预防。加快实施《无锡市地质灾害防治勘查项目》,为国土开发和城乡规划建设提供地质保障。2007年底完成全市地质灾害情况调查和市、县两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全面推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为各类工程建设提供地质安全保障。进一步健全管理网络,建立起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责任追究等工作体系。
3、及时处置群众信访反映的突出问题。按照信访工作“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原则,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全面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及时督办难点、热点信访。对群众合理诉求及时解决,彻底减少重复信访和群体性越访。“十一五”期间,年度信访办结率达到95%以上,力争达到100%。
(六)强化土地产权管理和基础业务建设
1、推进土地产权制度建设。加强土地权利体系建设和各类权属证明管理,规范政府供地和土地权利设定,明晰土地权属,细化各类土地权利,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推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通过土地市场依法流转。完善土地登记制度,推进土地登记资料查询工作,规范地籍信息查询收费。进一步健全土地权属争议调处机制,探索建立土地权属争议机制的有效途径,研究基层土地权属争议调处经费解决途径。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土地置换中的土地权属管理工作。
2、加快土地登记发证步伐。提升土地登记发证“一站式”服务水平,维护城乡企业、居民土地权益。围绕对外“以证管地”总目标,完成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发证任务,及时做好土地变更登记,促进城乡地籍地政统一管理。加大力度重点做好商品房、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和企业改制、土地交易、新增用地等土地登记发证工作。进一步规范土地登记等地籍档案资料管理。加强土地抵押登记管理,逐步开展土地抵押风险监测。
3、加快“数字国土”建设进程。加强经费投入,加大城乡土地调查力度,查清城乡土地权属、地类、面积等基本情况,夯实土地管理基础。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状况以及变化信息,利用网络技术,快速汇总、统计、分析各项调查和监测数据,保证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的及时获取。创新变更调查机制,建立上报数据责任追究制,保证变更调查数据的准确性。
4、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任务。根据国家、省的统一部署,按照统一标准、技术先进、图数一致的要求,认真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在统一土地利用分类标准的基础上,查清全市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的类型、数量、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建立各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实现土地基础数据的信息共享。
5、积极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加快基础数据库建设,围绕城乡一体化土地管理总体目标,完成全市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完成全市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基准地价数据库。按照“以图管地”要求,启动建设项目用地数据库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数据库建设。按照采矿权管理要求,完成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和采矿权登记数据库建设,建立档案目标数据库。推进国土资源网络一体化建设,形成覆盖全市的国土资源信息网络,在统一平台上构建跨部门协同办公的一体化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网络管理,确保全市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的有效、安全运行。推进政务公开,促进国土资源信息利用。
6、切实履行测绘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能。“十一五”期间,建立健全市(县)测绘管理机构,全面落实测绘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职能。加强测绘资质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和测绘质量监督管理,强化测绘成果共建、共享,严格测量标志保护。加强和推进基础测绘工作,建立市、市(县)基础测绘分级管理体制,将基础测绘纳入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创建基础测绘政府投入及组织实施机制,形成基础测绘定期更新制度。构筑“数字无锡”地理空间框架,加速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及时、可靠的地理空间基础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