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
  1. 本站支持IPV6
  2. 繁体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无锡市“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2011-2015)简介

发布时间:2011-08-16 14:36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特大

信息索引号
01400669X/2011-00414
发文日期
2011-08-16
公开日期
2011-08-16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规划局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建设规划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城市, 建设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无锡市“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2011-2015)简介

显示全部表格信息

  一、规划简介

  1. 定位目标

  发展定位:独具竞争力的国际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化生态型湖湾城市。

  阶段目标:紧紧围绕“生态城、旅游与现代服务城、高科技产业城和宜居城”建设目标,以“两基地、三中心、五名城”为方向,重点加强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着力优化区域格局,致力加快以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发展,放大锡沪同城效应;推动城乡转型发展,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提高宜居水平;加强率先发展,着力推动城市重要功能区建设,打造“适宜创业、适宜居住、适宜休闲的杰出城市”,为无锡率先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城乡发展策略

  从城市到区域——统筹全市发展,提升城市能级。通过“双轴双带”整合市域环湖沿江资源,壮大中心城市、打造强核都市、培育城镇组群;培育市域新增长极,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加大重大基础设施衔接,加强功能区建设,凸显综合集成优势。

  从二元到一体——促进城郊融合,实现城乡统筹。在全域都市化背景下优化发展主城区、创新发展新农村。主城区强调中心城与新城的联动,中心城强调三核联动;提升发展次区域,实施“核心驱动、崛起锡东”,“强强联合、组合锡西”,“借力推动、运筹锡北”战略;新农村强调引导村域产业发展,维护乡村特色。

  从制造到创造——构建创新网络,优化产业布局。整合全域优势,优化市域“三沿”产业空间格局;构建创新网络,优化市区“四带”产业空间格局;依托广域生态空间,构筑“五圈”大旅游、大休闲体系。

  从粗放到集约——坚持精明增长,促进内涵发展。科学分析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加强区域空间管制,调控城市增长边界;倡导适度高密度和土地混合使用,推行轨道沿线适度高强度和土地混合使用,构建城市精明增长走廊。

  从安居到宜居——强化均衡普惠,建设宜居都市。梳理近郊大尺度生态游憩网络;建设5-15分钟社区宜居空间系统,构建宜居生活圈;整合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的城市文化休闲空间系统,构建文化休闲圈。

  3. 城乡建设行动

  主体功能引导行动。整合全市发展,统筹中心城区、新城区和外围城镇组群三个圈层,实施区域差别化发展战略。中心老城区、太湖新城区、山水旅游休闲区,新老分工、联动发展、整合一体;新城区强化差别化功能,协调空间布局,提升主城区综合实力;外围城镇组群落实发展策略,形成次区域协同发展合力。

  区域中心建设行动。培育三个增长极核,做强长三角区域中心。老城商贸中心(CAZ)提升中心区功能业态,推进公共资源整合,提升公共空间质量,预控基础设施扩容。太湖新城商务中心(CBD),完善城市框架,集聚商务功能;强化低碳引领,建设生态城示范;推进设施建设,加快人气集聚。蠡湖休闲中心(RBD),加快集聚国际化湖滨旅游度假功能、体验式高端商业文化娱乐消费功能、多元化休闲服务功能,加快新城宜居示范住区和国际社区建设,打造国际上最具魅力的城市湖湾地区。

  产业布局优化行动。加快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加大新兴科技园培育力度,加强特色产业园发展建设,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完善片区商贸中心、建设城市综合体、整合市场商贸区、提升物流集聚区,整合完善文化旅游特色区,构建多层次的现代服务业集聚空间;加快基本农田保护与万顷良田基地建设,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建设。

  宜居品质提升行动。高标准建设国际社区、提标建设宜居示范社区;统筹保障性住房建设,协调政策性住房布局,全面推进城中村改造;高品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公共服务设施,完善高质量、均衡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生态环境提质行动。大力推进国家低碳生态城示范区太湖新城建设。基本建成无锡低碳生态示范区中瑞低碳生态城。持续推进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建设,有序推进绿道建设。

  基础设施支撑行动。提高综合交通服务效率,全力打造空港枢纽,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加强区域线网预控;强化与江阴、宜兴路网衔接,优化市区道路系统;完善大型枢纽及公交场站建设,加快培育慢行系统。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加强水资源集约循环利用;促进资源能源低碳循环利用。提升城市综合防灾能力,完善消防、抗震、防洪及人防体系,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创建“智慧无锡”。

微信

微博

智能问答

无锡普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