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苏小登”多彩服务暖心惠民
发布时间:2025-11-17 17:03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大 特大】
近阶段,无锡各地推进落实各项便民举措,让不动产登记服务的底色更加明亮多彩,进一步提升服务温度。
志愿服务进街道,助力便民服务点建设
中心党组织积极响应省自然资源厅“为发展担当实干 为群众排忧解难”主题活动要求,组织党员志愿者再次走进无锡市区首个“不动产登记+街道”便民服务点——梁溪区黄巷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开展不动产登记业务帮办指导。该服务点刚刚搬迁至新址,此次中心组织业务骨干上门,一方面是做好系统调试等技术工作,保障线上登记平台稳定运行,另一方面回访调研服务点运行近一年以来的相关情况。
中心与街道经过研讨形成共识,后续会建立常态联系机制,凝聚队伍合力,为附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线上查询、线上帮办服务,减少群众跑腿,并做好不动产登记志愿服务下沉工作,定期收集梳理社区群众意见和需求,针对性推出新方法、新举措,着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监督投诉热线接到的一通表扬电话
10月16日,中心监督投诉热线接到了一通来自服务对象马先生的表扬电话,揭开了登记窗口延时服务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的暖心一幕。
马先生是浙江某企业办理登记业务的经办人,在电话中,他言辞恳切地要求表扬中心服务大厅4号窗、15号窗口的工作人员。马先生表示曾多次找4号窗口周渊华同志询问疑难业务问题,周渊华都是耐心解释、热情服务,更是全程指导他办理最高额抵押登记;而15号窗口章颖同志一直保持认真周到的服务态度,下班后为他提供延时服务办理了业务。
他说,无锡不动产登记服务延伸到了8小时以外,在办理业务全流程都感受到了工作人员的周到和热情,他很满意。
惠山以实干担当解民忧获赞扬
近日惠山分中心接连收到两份“礼物”:一面绣着“尽心尽责 排忧解难”的锦旗、两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见证了工作人员用专业与温情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暖心故事。
1992年,丁老从玉祁供销合作社购得两处住宅,却因历史原因始终未能完成产权过户。2013年,供销社在办理房产地址变更时,因档案信息缺失误将住宅与商业房产合并登记,导致丁老虽持有购房凭证,却陷入“有房无证”的困境。
近日,在惠山分中心副主任孙东同志的协调推进下,这块压在丁老心头二十余年的“大石头”终于移除了。孙东同志带领业务骨干查阅原始档案、实地走访调查、协调供销社及档案部门,重构产权链条,采用“证据链互证”方式,将购房合同、付款凭证等材料形成完整闭环,最终为丁老补办了不动产权证书。事后,丁老特意向分中心送来了一面锦旗,并写了一封真切的感谢信。当红彤彤的证书交到老人手中时,丁老激动地说:“二十多年的心病终于治好了!”

“没想到临近下班还能办成事,更没想到工作人员全程陪着我们跑!”来自上海的三位老人在感谢信中特别提到了一位“戴眼镜的小伙子”——惠山分中心受理科工作人员张睿。
起因是三位七、八十岁的老人专程来锡办理司法裁定合并继承登记,面对复杂的继承登记流程一筹莫展。分中心获悉情况后,立即启动“绿色服务专窗”服务,张睿主动承担起协调工作
:提前审核材料、规划最优办理路径;临近午休时,主动提供延时服务并协调税务、公证等部门开通绿色通道;考虑到老人路途遥远,他全程陪同办理,“手把手”指导完成材料填报、信息核验等流程。
当业务办结时,张睿的衬衫早已被汗水浸透。老人在感谢信中写道:“小张不仅帮我们省了时间,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无锡的温度!”
今年以来,惠山分中心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推出“银龄服务计划”等特色举措,通过建立“首问负责+全程跟踪”机制、开展“午间不间断”服务等系列改革,累计解决疑难问题47件,延时服务惠及群众300余人次。
新吴“网签即预告”服务进现场 群众办证再添新便利
近日,新吴分中心联合梅村管理所走进星光商业中心楼盘现场,成功办理了全区首例“网签即预告”登记业务,将服务窗口前移至售楼一线,面对面宣传“网签即预告”政策,手把手指导购房者通过线上平台办理预告登记。
“网签即预告”是指购房者在办理新建商品房买卖合同网签备案时,同步申请不动产预告登记。这一模式通过流程整合大大缩减了办事时间,降低了群众办理成本,更是在支付房款后至拿到产权证这段“空窗期”内,赋予购房者最坚实的多重保障:从源头上有效防范“一房多卖”,锁定唯一购买权;阻止卖方擅自抵押房产,避免因卖方债务问题牵连房产;当房屋因卖方纠纷面临查封时,可凭此优先保障权利等。
在现场,购房人赵先生听了介绍后,立即在工作人员指导下通过线上申请的方式,办理了预告登记。
后续新吴分局将以践行“为发展担当实干 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两为”理念为指引,探索走进银行、社区等更多服务点,通过部门协同与数据共享,进一步扩大“网签即预告”服务覆盖面,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